琵琶歷史介紹-琵琶教學, 台北學琵琶

跟大家分享琵琶的歷史與流派, 這是學琵琶很重要需要了解的知識。

琵琶歷史

歷史上的琵琶,不僅指具有梨形共鳴箱的曲項琵琶,而是多種彈撥樂器,其名琵、琶是根據演奏這些樂器的右手技法而來的,也就是說琵和琶原是兩種彈奏手法的名稱,琵是右手向前彈,琶是右手向後挑。

南北朝時,從西域傳來了一種梨形音箱、曲頸、四條弦的樂器,有人就把它和中國的琵琶結合起來,改製成新式琵琶。在演奏方法上,改橫抱式為豎抱式,改撥子撥奏為右手五指彈奏。經過許多藝術家的改革,才成為現今的四相十三品及六相二十四品的兩種琵琶。

到了公元五、六世紀隨著中國與西域民族文化的交流,從中亞地區傳入一種曲項琵琶,當時稱作”胡琵琶”,其形狀為曲頸,梨形音箱,有四柱四弦,很像在阿拉伯國家常見的烏特琴或古波斯的巴爾巴特琴,橫抱琵琶用撥子演奏。

北齊到唐代,是琵琶發展史的第一個高峰,原籍曹國(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東北一帶)的曹氏琵琶家族是其中的傑出代表,如北齊至隋代的曹妙達,因擅琵琶在北齊被封王,入隋後又被任為宮中樂官,於太樂教習琵琶技藝。

在隋唐九、十部樂中,曲項琵琶已成為主要樂器,對盛唐歌舞藝術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。從敦煌壁畫和雲岡石刻中,能見到當時琵琶在樂隊中的地位。

 

琵琶流派

一、無錫派

清代初葉,琵琶分南、北兩派。

南派,即浙江派,以陳牧夫為代表。擅長的樂曲有《海青》、《卸甲》、《月兒高》、《普庵咒》、《將軍令》、《水軍操演》、《陳隋》、《武林逸韵》等。

北派,即直隸派,以王君錫為代表。擅長的樂曲有《十面埋伏》、《夕陽簫鼓》、《小普庵咒》、《燕樂正聲》等,無錫華秋萍、華子同兩人向南北兩派學習,編著《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譜》三卷,採用工尺譜,有較完整的指法記載,是中國最早印行的琵琶譜。由華氏傳授的流派遂被稱作無錫派。

 

《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譜》前後出版三次,對後世學者的影響較大,對研究琵琶古譜,提供了寶貴資料。儘管無錫派嫡派傳人不多。按照《華氏譜》原譜演奏的人也很少,但其他各派或多或少地採用了《華氏譜》中部分樂曲整理了現在流行的演奏話。因此,無錫派在清代中葉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,對琵琶的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。

 

二、平湖派

平湖派以李芳園為代表,李家為琵琶世家,五代操琴,李芳園之父常攜琴交遊,遍訪名家,李芳園在家庭的熏陶下,不僅技藝超群,且編撰《南北派大曲琵琶新譜》,清光緒二十一年出版發行,後人稱之為《李氏譜》,由李氏傳授的流派稱作平湖派。

平湖派以李其鈺、李芳園、吳夢飛以及吳柏君、朱荇青(朱英)等世代相傳,流傳有《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》、《怡怡室琵琶譜》、《朱英琵琶譜》等。

吳夢飛曾得到李芳園的親授,後又從李其鈺的學生張子良,常在上海演出,藝術活動相當廣泛,對弘揚平湖派做出了積極的貢獻。平湖派琵琶對當今琵琶的各種風格的形成有相當的影響。

 

三、浦東派

浦樂派傳自鞠士林,以鞠士林、鞠茂堂、陳子敬、倪清泉、沈浩初等師承相傳,流傳有《鞠士林琵琶譜》、《陳子敬琵琶譜》、《養正軒琵琶譜》等。

鞠士林是清乾隆嘉慶年間南匯縣惠南人,生卒年月不詳,性好交遊,有“江南第一手”之謄。

鞠士林的弟子有鞠茂堂、陳子敬、程春塘等,陳的再傳弟子沈浩初,對浦東派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,培養了大量琵琶演奏家,整理出版《養正軒琵琶譜》。

浦東派琵琶的特點是:武曲氣勢雄偉,擅用大琵琶,開弓飽滿、力度強烈,文曲沉靜細膩。其富有特色的傳統技法有:夾滾、長夾滾、各種夾彈和夾掃、大摭分、飛、雙飛、輪滾四條弦、弦數變化、並四條三條二條弦、掃撇、八聲的鳳點頭、多種吟奏、音色變化奏法、鑼鼓奏法等等。

 

四、崇明派

崇明地處上海東北角,以《瀛洲古調》琵琶譜師承傳授的,由於發源於崇明島,後人就稱崇明派。崇明派以蔣泰、黃秀亭、沈肇州以及樊紫雲、樊少雲等世代相傳,以雋永、秀麗的文曲風格聞名於世。1916年沈肇州編《瀛洲古調》的出版及徐立蓀重編後改稱《梅庵琵琶譜》出版,遂使崇明派琵琶得以發揚光大。中國近現代國樂大師劉天華於1918年隨沈氏學習瀛洲古調琵琶曲,並把這些樂曲帶到各地演奏,而且於1928年灌製了該派主要樂曲《飛花點翠》,這對推廣崇明派琵琶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。

崇明派琵琶指法要求“捻法疏而勁,輪法密而清”,主張“慢而不斷,快而不亂,雅正之樂,音不過高,節不過促”。

 

五、汪派

汪派也叫上海派,是20世紀以來,中國音樂發展史上的重要琵琶流派,也是唯一以個人命名的流派。上海派的形成,掀起了中國琵琶發展歷史上第三次高潮。

汪昱庭的琵琶技藝啟蒙於王惠生。後王惠生把陳子敬琵琶譜傳授給汪。後又得過浦東派倪青泉、曹靜樓與平湖派殷紀平傳授,兼收並蓄,把琵琶傳統古譜根據實際演奏花音編寫出演奏譜,廣為傳授。

汪氏傳授學生都用工尺譜,而且每都親筆抄寫後送給學生,至今已成為珍貴的墨寶。凡根據汪氏傳譜演奏的,後人稱為汪派。林石城編寫並於1959年由音樂出版社出版的《琵琶演奏法》中,首先用文字形式把“上海汪昱庭派”列為琵琶流派之一。汪派的演奏特點首先在於,當時一般南派琵琶以下出輪為多,而汪氏卻創造性地運用上出輪,從而奠定了琵琶運用上出輪的基礎。其次,不拘泥於傳統奏法,對古譜加以精心修改,使之更為精練,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效果。汪派琵琶的演奏剛勁有力,感人頗深。

汪氏培養了一批現、當代優秀的琵琶演奏家。如衛仲樂、孫裕德、李廷松、程午加、蔣風之等。